塔座的中心点正处河滩中央,是一处旧河道。铲去表层的沙砾,露出了坚硬的花岗岩。按照施工要求。须下挖3米,劳动大军硬是用钢钎、大锤和汗水撬走了巨石,挖好了地基。平整了场地,栽植了1000余株“祁连松”和上万株榆树苗,修砌了防浪堤,铺平了3000米道路。义务劳动工日达到4万多个,县城内3000多人口人均10余个。县城红湾寺小学四年级有一个叫贺吉红的裕固族学生,因患骨刺到省城看病。半年后。病愈归来时工地义务劳动阶段己结束,小吉红为了补上自己的一点心意,和父母亲每周去工地找活儿干,整整干了两个月,才了结了一桩心愿。
李保年和他的工程队在施工中又遇到了难题。这道难题是他们出于责任心和觉悟,自找的“麻烦”。当时。按照设计和现有条件,其有民族风格的塔座扶手、栏杆、柱子、云头不用水泥浇筑,而用石料。在遍地是石头的祁连山中,却没有李保年能看中的石料。他说:“献给红军先烈的东西使不得半星点儿假一定要用最好的材料!”于是,一场感人心魄的“火焰山采石记”有声有色地上演了。
李保年为了选上等石料,四处找寻,打听。第二年5月,他来到张掖城内著名的大佛寺考察时,有位在这里逻鸟的长须老人指点他:城北木塔寺的塔座、栏杆上的石料可用。李保年来到木塔寺,看到木塔塔基所用的石料果然坚硬、纹细色纯、正是自己理想中的石料,用它雕琢石件,用在红军纪念碑上经久耐看。可这座木塔历经100余年,石料来自何处,不得而知。但他坚信这种石料的产地不会太远,因为以前交通工具落后,不会由远地运来,必是附近所产口他又费了一番周折,打听到城郊某村住有一位年长的何石匠,年青时曾维修过木塔,可能知道这种石料的底细。
李保年带着重礼拜见这位80余岁、双耳全聋的老石匠,经家人比划解释,老石匠明白了来人的意图,双目一亮,爽快地起身到门前手指北方,告诉眼前这个后生:木塔寺的石料是60多年前在北山平山湖采集的,那可是上好的石料。坚硬而容易琢,柔韧而不风化。他比划着告诉李保年:当年采石离大时,曾在山崖上刻下一只石狮子图形,作为标记,后来,自己再也没有去过。李保年恭恭敬敬一一记在心中和小本本上。临别时,老人又告诉他,采石场附近有一座汉朝的烽火台,栖息着一种像燕子一样的小鸟,当时大家就起名叫燕窝墩。老石匠叮咛李保年留心这处标记,找到烽火台,石场就不远了。还说为徐向前的队伍造碑,应该!应该!
李保年谢过老石匠,雇车直奔城北100余公里外的平山湖。原来这里没有“湖”,却是一座“火焰山”,地处巴丹吉林沙漠南沿,干燥得像个大火炉,有一列高低起伏绵延数华里的山。他们找了整整一天,找到了那个石料场,正是自己所需要的石料。他心中仍不踏实,直到在一处山崖上找见那只依稀可辨的石狮子图形,一颗悬着的心才落了下来。
长达3个月的采石开始了。从5月到7月,李保年带领7个石匠像古代戍边的士卒一样,住在燕窝墩烽火台旁。周围空旷、荒凉、沉寂,只有每日3餐做饭时升腾起的一袅孤烟才有些生气。这里极少有风,天热得他们张着大口直喘气,每天只能利用早晨和傍晚干活。启明星和落日余晖下,叮叮当当的凿石声撞在石山上折返回来、又传到巴丹吉林沙漠里,久久不散……
3个月中,他们每天的饮用水要到5公里地外的一个低洼地的渗水坑边,用一条毛巾浸入水巾,慢慢吸进水后,再拧到水桶中挑回饮用。他们3个月没有洗过脸,更谈不上洗澡。每个人都褪了3层皮,肤色呈酱红色。直到最后一车石料装上汽车运走,他们8人回到张掖城中的第一件事是到一家澡堂的大池内。痛痛快快地泡了一个半小时。
事后人们把这种雪白的石料起名叫做:北山红石。
1988年8月1日,肃南裕因族自治县成立35周年庆祝大会召开。会议的第一项内容是为“红西路军纪念塔”揭幕甘肃省民委领导、老红军和群众代表一起剪断了彩带随着彩绸缓缓落下,出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幅多么庄觅、精美的艺术杰作啊!
纪念塔高22米,主体碑身呈四双面曲线条簇拥的锥体造型,塔座系民族传统的鼓形柱座,并以浮雕和花饰装修,边长12米,高3米,十分稳定。纪念塔前后两面各有20级台阶。碑座和台阶踏步两侧围以用“北山红石”雕琢的石栏。红军纪念塔巍然耸立,壮观、秀丽、肃穆。李先念题词“继承和发扬西路军浴血奋战的革命精神,为祁连山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奋斗”;徐向前题词“西路军牺牲的烈士永垂不朽”分别刻写在四棱形碑身的东西面上;向北一面是徐以新同志所题写的“红西路军纪念塔”;与此面相对,塔南面所刻写内容与北面相同,是用藏文镌刻的“红西路军纪念塔”一排馏金大字,气势非凡。纪念塔正下方是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人民政府题写的碑文。共380字:
1936年10月,中国工农红平一、二、四方面军经过长征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后、由四方面军的五军九军、三十军及总部一部分兵力共计2.18万余人,奉命西渡黄河,于11月10日组成西路军转战河西走廊,待机打通新疆之通道,开始了悲壮的西征里程。
红西路军在西征中,全体将士团结一致,舍生忘死,浴血奋战,同国民党马步芳、马步青部队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,沉重地打击了敌人。在战势急转进入祁连山后,与敌人进行了著名的马场滩、西毛牛山、康隆寺、石窝山等战役。我军广大指战员所到之处,宣传红军的宗旨和抗日统一战线,发动群众,组织群众,传播革命的真理,我各族人民群众在支援红军和掩护管毅伤病员及失散人员的活动中,做出了很大的贡献。
为了缅怀红西路军在战斗中英勇牺牲的先烈。为了启迪生者,教育后代,继承和发扬西路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,为了搞好祁连山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,经1988年5月20日肃南县人民代表大会决议,特修建红西路军纪念塔,以示纪念。
革命的先烈,永垂不朽!
革命的业绩,永传千秋!
祁连山深处的小城内,增添了一处新景观,高高矗立的塔身,从夹心滩万千棵绿树波浪中突兀而出,像一座海岸上指引航向的灯塔;那四双面曲线条四棱锥体造型,又酷像一只尾翼展开昂首云天的巨型火箭,格外引人注目。裕固族和其它各族人民群众衷情厚爱红军纪念塔,就像在他们的风俗中崇拜草原上高飞的银雀一样,容不得任何人伤害、玷污。
夹心滩红军塔开工两个多月后,有天深夜,工地施工器材被盗,20余根钢管和其它物资不翼而飞,工程受阻。案情报到城关派出所。所长杨蛟闻报,“霍”地一声跃起,一只大手重重地拍打在桌面,电话机跳起,墨水瓶落在地下,“好狗日的,把黑手伸到红军烈士头上来了!”他的眼珠子都要进出血花来。
是啊,在那段日子里,全县人民把修建红军纪念塔当作太阳底下最神圣的事情之一,当作全县最大的事情来看待,人人都争着为此敬献自己的心意,杨蛟家5岁的小女儿也争着把冰棍钱交给托儿所的阿姨,哪一个人不尽心尽力,虔诚自觉地为这一神圣的事业奉献着诚意和汗水。而竟然有人丧尽天良,无法无天,偷盗烈士纪念塔物资。而且,就在自己的管区内,杨蛟又气又恼又恨,牙齿咯咯直响。
一群骠悍的裕固族警察,像一群发怒的雄狮,扑了出去,杨蛟带上助手拉大侦察网,在夹心滩附近青龙乡的银盘村、天桥湾村、东台村一带爬坡下沟,侦察线索,侦破范围很快收缩到附近另一工程的包工头子身上。祁连雪水滋润的裕固族警察有着山鹰一般锐利的目光,他们一眼看穿了,就是这个利欲熏心的包工头子造的孽。
他被“请”到了派出所。一身油气,滑头滑脑的包工头,叫马沛龙,临洮县红旗乡人。在社会上混了多年,是个胆大贪财的黑心汉子。他来到派出所,尽管佯作镇定,但拿着“555”香烟的手却哆嗦了。短短一个回合,马沛龙的脑门子上渗出了汗水,猥鄙地低下了头。此时,杨蛟的脑海里交替出现着寒风中红军与敌人殊死拼杀;白雪掩盖着横陈的烈士尸骨;群众踊跃为烈士修碑捐款,争相义务劳动的感人场面。义愤之情冲涌而上,“黑心贼工”一道橄榄色的弧线带着风声从空中划过,马沛龙惊恐丑陋的面颊上顿时留下一个大手印。
肃南县红西路军烈士陵园有一名专职的工作人员,名叫陈其才,56岁,县民政局的一般干部,参加工作35年,每月工资收入350元。他的职责是守园,看管园内的设施、建筑,守卫大门,浇灌花木。老陈不计较待遇和名利,很尽职,常用“守土有责”4字勉励自己。他说,县城里的人都很爱护陵园内的一草一木。唯一使他日夜担忧的是这一带属半牧区家家都养牛养羊。他担心牲畜跑出圈会祸害陵园周围的树木。所以,他特别注意河滩上树丛中的动静,“睡觉时都睁一只眼,竖一只耳”。
城郊有户人家,养了50多只后山长毛羊。有天,羊群越过护栏钻进夹心滩隆园区乱啃树木花草。老陈看见了,赶紧驱赶羊群,羊群一轰而散,结果有11只羊跳到隆畅河中,被水呛得直叫。老陈一愣,又赶紧跳进河水中救羊,叹救出5只、被水呛死6只。
羊主人一蹦下跳。追着陈其才要赔偿。死了6只羊,老陈也心疼,但赔,似一乎又觉委屈。他指着园区的《告示》让羊主人看,人家不听。也不看,到县法院递上了一份诉状,把陈其才推上了被告席。既然如此,就等着传讯吧,老陈静候开庭。
数天后,法庭传陈其才到庭,羊主人一家数口气呼呼地坐在一侧。开庭履行各项程序之后,法官起立宣布:陈其才同志认真执行公务,驱赶羊群属正当职责和手段,羊群落水后,积极打捞、减少了损失,应予表扬。xxx对自养家畜管理不严、无视陵园管理规定而造成的一切后果均应自负。并警告不得再出现类似事件。该案例通报全县,教育群众,像爱护自己的眼珠子一样,爱护、维护烈士陵园。
法官念完裁定书,对陈其才远远投去一个笑意,并点了点头。
陈其才轻松地步出法庭,更尽心地守护着这一方净土。
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红西路军纪念塔落成5周年纪念日,我踏着祁连山区的第一场降雪来到了夹心滩。
夹心滩上秋叶仍红似火,林涛阵阵传来。阳光下,雪峰银光闪闪,与红军纪念塔遥相对峙,相依相偎,肃立默默。天地间凝聚着一种苍茫之气,似乎神秘莫测,隐藏着许多宇宙和人世间的奥秘。身处此情此景之中,使人顿生一种俯地正气的壮烈豪情,崇敬之情油然而生。
不知何故,这天,大约有五六千只白颈鸦绕着红军烈士纪念塔鸣叫飞旋,时而像一张巨网漫天扑下,时而像一股狂飙掠过河谷,冲向高空,声震四野,使人笃然一惊,引起种种神奇的联想,终生难忘。